首页  IT互联网  百科  财经  餐饮  动漫  法治社会  房产  国际  国内  机械  家居  健康  教育 

澳门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澳门网  >  科技  >  新科技加速碳中和:平台带动,势在必行

新科技加速碳中和:平台带动,势在必行

2021-12-26

2021年,全球朝着应对气候危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于携手解决全球性气候问题至关重要,而减排有效性策略与路径,是世界各国交互与博弈的下一个关键点。

根据《巴黎协定》要求,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做出了碳中和承诺。我国也是其中一员,并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处于全球经济体量第二、人口第一的中国主动担当。

要实现这一承诺,必然对当下处于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引领下的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路线转型提出了更加迫切的动力需求。从碳排放核算范围看,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排放总量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化工、电力和制造业,主要为钢铁、水泥等生产型企业的烟囱直排的温室气体;其次,也还有使用电力以及供热、蒸汽产生的排放,以及上游供应链以及下游投资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带来的排放。看似要立竿见影实现减排,我国经济生活中主要生产要素就要面临与减排挂钩的减产压力,但这是受疫情和经济衰退双重影响下的全球产业链不愿意看到的。实际上,这也并非可持续之道,更不是我国双碳减排的主要路径。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经济,并使二者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若国内相当规模的链主企业、互联网平台巨头、资源型集团抓住机遇快速采取行动,势必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窗口期抓住变革先机,未来在全球低碳业务布局方面变得更为主动。

这方面,中国先期发展的消费互联网产业无疑占有巨大优势。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黄金10年来,电商、物流平台巨头在各自领域,相继重构了食品、纺织加工、服务贸易、餐饮等产业链、供应链,也深刻改变了所属行业的碳排放形态:物流与包装替代了大型商场的集中碳排放,外卖和共享服务替换了大批私家车的使用,纺织与服务业针对消费周期进行有组织批量生产,等等。数字经济影响的实体产业碳排放变化虽然无法真正估算出其中和度多少,但至少为经由数字管理手段来实现碳减排带来了可能;同时,从数字经济向工业互联网产业延申,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加持下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碳减排向着可监测、可量化、可升级的管理正轨上来。

事实上,数字经济与互联网巨头在“双碳”时代下的角色,甚至还有必要进一步“加戏”。麦肯锡的一项调查现实,中国碳减排约60的碳减排是可以通过科技管理入手来实现的。这不仅包括,水泥、钢铁、石化等减碳困难的行业使用清洁电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迭代手段,同时也包括通过管理与优化大宗生产、消费品碳排放量,减少大量间接全球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

例如,处于减排“风口浪尖”的石化企业可以实现化工原料的回收和可再生,限制报废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势必是回收材料——特别是用于包装的优质品级材料被创新创造且大规模推广使用;另一个热点领域是生物塑料。目前,生物塑料所占市场的比例仍然较小,但其增长速度较为迅速。尽管品牌对再生塑料都有非常高的期待和远大的愿景,但目前已经实现的相比设定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如全社会的塑料回收能力、回收机制、商业模式等。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塑料回收有没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

以上市场出现双碳潜在机遇与问题恰恰论及,从数字科技技术成熟,到应用示范推广,势必需要数字经济下的平台巨头带头引领和示范。例如,阿里巴巴认为,绿色要真正成为一种发展要素,才能驱动改变生产和消费的行为。而平台的作用,可以服务绿色消费从一种趋势变成一种主张,变成一种主流。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平台公司,能够推动全社会减碳,其价值是远远大于自身企业减碳。这也是融入、服务国家“双碳”大局。比起传统的“所有者经济”,数字经济是“参与者经济”,是影响所有人的经济形态。

在12月17日投资者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提出三大目标: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碳排放强度减半,率先实现云计算的碳中和,成为绿色云;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2020年,阿里巴巴价值链上下游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为529.4万吨,减排方向集中在数据中心、物流服务采购、供应链等方面。

目前,在大部分碳减排需要依靠新技术的推广加以实现的前提下,新技术的不确定性较大。在其可行性被验证之前,单个企业难以确认这些技术是否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为新技术建立一个跨行业的生态系统,并集中资源促进新技术的推广,是助其落地且形成规模效益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链主企业、互联网巨头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所在。这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主席陈龙所认为的: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牢牢抓住“参与者经济”,在政府主导的低碳转型治理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对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推广和示范双碳减排的标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推动在这些新赛道预计会产生大量新技术和新公司,涌现出一批“独角兽”企业,形成双碳示范下的良性循环。

这些双碳产业机遇,和三十年前互联网诞生时的硅谷有很多相似之处,不同点在于双碳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但万事开头难,正如阿里巴巴的张勇所说,平台能否有效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会决定这一愿景的效果。至少这次产业变革到来时,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们,正在与大洋彼岸的同行们比肩。

作者:全球化智库特邀研究员 张榕博

相关阅读

不认识电动车按键 新日电动车经销商来教你    2019-03-06
车智汇的主要功能介绍    2019-03-08
车智汇能为我们的用车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2019-03-08
华为红色版P30Pro:顶部和底部平直    2019-03-14
为了阳光服务,新日经销商需要付出这些    2019-03-14

  Copyright© 2001-2019 本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新闻,版权归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所有。所有来源本网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