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互联网  百科  财经  餐饮  动漫  法治社会  房产  国际  国内  机械  家居  健康  教育 

澳门网

您当前的位置 : 澳门网  >  商业  >  臭氧杀菌除味效果怎么样?效果显著但需谨慎选择!

臭氧杀菌除味效果怎么样?效果显著但需谨慎选择!

2019-03-0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舒适度、家庭健康问题成为主要关注点,健康生活电器进入人们的考虑范畴,各种各样有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家电应运而生。来自卫生间、宠物房、鞋柜、衣柜、厨房等的异味和细菌,是家庭环境治理的首要因素。传统的消毒手段包除味剂、消毒剂、芳香剂等,操作繁琐,也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些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小型空气净化器就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首选。

紫外线和臭氧两种技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但作为快速彻底消毒的标准来比较,紫外线属电磁波辐射,既非电离辐射,其能量穿透力较弱,易受物体遮挡只能直射,在消毒过程中与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有关,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存在消毒死角。紫外灯管寿命有限,只小于1000小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透射力会低于70微瓦,从而降低消毒效果,必须更换。

臭氧广泛应用在医疗、食品、养植等要求无菌的环境,臭氧杀菌能力强,消毒无死角, 其效果可以到达一般紫外线消毒的15倍,不仅可以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还可以对室内存在的甲醛、苯、烟味等有害气体进行去除。臭氧的杀菌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0.5 - 1min内就可以致死细菌,达到相同灭菌效果(如使大肠杆菌杀灭率达99%)。臭氧会自行分解为氧气,不产生残留污染。臭氧可直接对食品使用,用作杀菌或防霉保鲜,为干法消毒,简单易行。臭氧杀菌所使用的浓度,对食品是极微弱的氧化浓度,对食品无害。

云图片

臭氧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菌病毒细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①病毒 已经证明臭氧对病毒具有非常强的杀灭性,例如Poloi病毒在臭氧浓度为0.05 - 0.45 mg/L时,2 min就会失去活性。

②孢囊 在臭氧浓度为0.3 mg/L下作用2.4 min就被完全除掉。

③孢子 由于孢衣的保护,它比生长态菌的抗臭氧能力高出10 - 15倍,但同样可以被杀灭。

④真菌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和青霉属菌(penicillium)能被杀灭。

⑤寄生生物(如螨虫)在3 min后被杀灭。

⑥可以迅速杀灭空气中的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病菌。

⑦可以分解空气中的臭味,烟味,浓香水味。

⑧可将甲醛氧化分解,生成无毒无害的小分子气态物(CO2、H2O、O2),从而使甲醛在气态中得以去除。

⑨臭氧依靠其强氧化性能可快速分解产生臭味及其它气味的有机或无机物质,达到脱臭效果,将臭味根源物质分解成无害物质。例如:将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云图片

利用臭氧发生器发生臭氧分子,可有效地防止细菌、寄生虫生长。因此,现在市面上延长食物保鲜期的臭氧型电冰箱、具有净化作用的饮用水净化器、可以消除异味和清新空气的臭氧空调、臭氧功能的洗衣机、臭氧空气净化器等臭氧产品也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是,在选购此类臭氧消毒机过程中,消费者应慎防进入商家的“臭氧”陷阱。臭氧家电生产厂家在产品销售中往往会借臭氧之名进行促销,并且在产品方面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一方面导致了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的健康埋下隐患。消费者在选购臭氧家电时应以知名品牌为主,并且对产品的臭氧发生原理、单位时间内的臭氧发生量、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使用禁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等要点进行相关了解。因此提醒消费者,使用臭氧家电能带来健康生活,但滥用臭氧家电同样会有损健康。

山东爱淇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多项专利技术,产品经过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及凯威检测技术中心双重检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爱淇森专注研究臭氧在家用、车用领域中的使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酒店等。在产品制作工艺、产品使用设计及安全使用方面的进行了细致的把控,在达到高效杀菌除味的同时,安全便捷,可使消费者放心选择。

云图片

相关阅读

以梦为马,厚积薄发:且看90后总裁康咏铧如何实现创业梦想    2019-03-12
『奥地利皇家医学巅峰交流会』天津伊美尔张淑贤院长在欧洲发声    2019-03-12
天津伊美尔王牌新品季 酷塑冷冻体雕震撼登场    2019-03-13
波后1+1轻体伴侣:好身材才是女人最好看的衣服!    2019-03-14
中国企业家论坛科技创新 中欧协会一带一路产促委成立    2019-09-16

  Copyright© 2001-2019 本网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刊登新闻,版权归中国新闻传媒集团所有。所有来源本网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互联网举报中心